2011年4月22日 星期五

師者

由於個性使然
我喜歡很簡潔很有條理的東西
喜歡老師只教重點、給方向
但不用太深入
要是老師教得太深入,一次給我一大堆東西
我反而會覺得頭很大,讓我茫茫然不知所措
因為他把我的學習樂趣都剝奪了
要慢慢來嘛,這麼急,學生也很累捏
我唸書時喜歡筆記,喜歡整理
然後自己發現新重點、自得其樂的快感

老師其實只要教重點給方向就夠了
讓我有線索可循的慢慢向前走
所以像是補習班一樣面面俱到的教學對我來說其實是很難讓我接受的
但這也是我在台灣受到教育的主要的感觸

但其實重點往往都是最難的整理出來的
需要花很多時間慢慢磨練、校正
要解釋一個複雜的觀念
其實是需要花很多時間思索
那些是最簡單、最容易引導學生的思路的方式
老師不把重點教好,卻喜歡教一些五花八門的招數
這樣很容易把學生搞得一蹋糊塗、迷迷濛濛

我深深同意 怎麼念書的、怎麼理解的,其實就會怎麼教、怎麼說出口
有多東西學生聽不懂,其實是因為老師自己也不是很懂
所以當然沒辦法把學生教懂
不小心就誤人子弟
身為老師自己當然得花很多心思在基本的邏輯思考上面
這樣才有辦法讓教學變得很有樂趣

然後最好再有一點耐心、很好的脾氣、很美的笑容
適時的鼓勵學生、引導想法
老師不一定是以前最會念書的學生,也不需要是最會講課的老師
只要有個包容各種不同型態學生的心胸其實就夠了

老師不要講太多,請多給學生一點發言的機會
讓學生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順便藉由和同學交流修正、補完自己的思路
然後老師在旁邊拍拍手、做總結就好了,這樣豈不是皆大歡喜

Ps. 以上純粹是因為在德國學德文的時候也遇到這種主觀且搞不清楚狀況的老師有感而發
       由於個人體質特殊,不是說每個人都需要相同類型的老師,依個人體質服藥才是良方。

德國八個月


這兩個月換到早上的課程
對習慣下午悠閒上課的人
生活作息的調整也是一大挑戰
每天早上開始四小時的德文課
隨著級數越高,困難度也隨之增加
特別是在十級遇到一位非常嚴格的老師
幾乎把我們當成德國人在教
大量的閱讀、大量的聽力
是好事也是壞事
好事就是因為老師很勤勞,所以學生也不得閒,但也學到很多東西
壞事就是每天上課都很很大的壓力
因為IIK評分項目中有一大部分的比例是上課口說分數
但由於課程題材難度增加
需要思考的時間也增加
很難隨心所欲的表達
上課搶發言機會就變成每天很重要的工作

班上有些舊同學是以DSH(德國大學入學語言檢定考試)為目標
所以很多人在這幾個月紛紛轉到大學的語言班去上課
課程名稱就是DSH考試準備班
也因為在IIK認識的舊朋友都還有保持聯絡
所以也藉此認識了一切德國大學的制度
特別是大學的圖書館、和其他資源
圖書館的環境相當好
相當討人喜歡
所以下課後常常就是往圖書館跑待上一整天
靜靜地坐下來念德文在這幾月的訓練下來已經很習慣了
難的是如何在每天堆積如山的教材和家課中選擇重要的來唸
因為時間、體力有限,老師的教學內容太多
無法一一複習,只能選擇重要的來複習
但也因此學到很多東西
在高級課程裡面,由於已經沒有新的文法內容
因此會花很多時間在"深入和擴展" ,新的字彙、大量的閱讀和大量的聽力練習
這對學生來說,挑戰遠比學習新文法來得困難多了

另外心得體悟請讓我慢慢來說
語言要學好是需要很多方面的支持的
學語言就像攻城,這是一場長期抗戰
需要四面八方的圍攻,令敵不敢輕舉妄動
也需要點的突破,然後大膽挺進
四面八方舉例來說就是需要生活各方面的支持,如結交德國朋友、閱讀德國新聞、聽德國流行、關注德國流行項目、當前社會輿論主題、德國電影、音樂、當然還有品味德國美食
這些都可以朝自己有興趣的方向開始去做,然後慢慢累積。
另外"點的突破"就是"聽說讀寫"這四個點,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亞洲學生常常都是讀寫能力遠大於聽說能力,由於剛到德國時口說能力實在太糟糕,想圖進步,且認知到怎麼聽到的就會怎麼說,於是便常常利用老師上課的聽力教材,藉由不斷的複習同一篇聽力內容,熟悉德文的語調和語感,聽到幾乎可以默背出來,但也因此聽力能力大增,連帶的口說能力也會慢慢進步,因為日常生活會話就那幾句,熟稔於心之後,自然能脫口而出,不需經過思考。

德文很複雜在於有很多小地方會隨著詞性、情境不同而轉換,除了需要過人的腦力之外,還是需要藉由不段的練習來熟悉掌握。

舉例來說
Ich habe gestern in der Bibliothek gedöst. 我昨天在圖書館裡打瞌睡
這句話要考慮的點有 :
  1. Ich ()gestern (昨天)Bibliothek (圖書館)habe ~gedöst(打瞌睡的完成式型態)
  2. habe()是完成式前置動詞,原型是haben,由於主格式ich (),故要用habe不用原形
  3. 句尾的gedöst(打瞌睡)是一般動詞 原型dösen的完成式型態
  4. 中間的in der Bibliothek, 考慮到 Bibliothek這個名詞是陰性,陰性冠詞應該是die,但由於打瞌睡這個動作是沒有方向性的,故要冠詞要用第三格位 (Dativ),所以die要變成der

另外一個經典的例子:
Pass auf dich auf. (保重)
  1. Aufpassen (小心)Dich ()
  2. 為啥有兩個auf ?
  3. 第一個pass和最後一個auf 其實是一個字,aufpassen (小心),這個動詞是可分動詞,所以說話的時候要拆開,把前繫辭auf放在句尾去,passen留在前面,這樣的例子多不勝數,故常常德文都得聽到最後一句話才會知道對方想講什麼。
  4. 由於這是祈使句,故aufpassen不用加句尾的en,只用pass
  5. 中間的auf aufpassen的介係詞,由於aufpassen是不及物動詞(Vi),故要有專屬介係詞auf。每個動詞的介係詞都是不同的(這點和英文相同)
  6. dich()為什麼是dich()dichdu ()的第四格形式(直接受格Akkusativ),原形是du

以上只是很簡單的想描述一件事情而已,但要思考的東西卻是這麼細節,如果要正常對話要考慮的東西就….多到腦袋常常卡住,如形容詞字尾、假設語氣、可分動詞、轉述...多如牛毛,所以請想像要正常表達一件事情的難度,一句話可能要先在腦裡轉510分鐘,才能夠很正確的表達,當然初學者講起話來一定結結巴巴,莫明奇妙多了很多語助詞 : .........,別人聽起來真的很呆,其實是因為腦中正在建構句子。
這麼不友善的語言,真的需要有很多耐性和熱情,才能逐漸掌握
可以想像德國人的頭腦好、邏輯清楚,很大部分原因我想都是因此訓練而來的

但學了德文之後頭腦會變好嗎?
現在還沒有感覺,學了短短幾個月的我
只覺得腦袋全部混亂成一團,英文德文傻傻分不清楚
…...等我過幾年有更多體驗後再來分享

2011年4月13日 星期三